工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了解中国国内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而对多数跨国银行而言,这些背景知识都需要经年累月的累积。 同时,工行拥有雄厚资本,也有朝全球拓展业务的雄心,我们相信工行除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之外,也绝对有能力成为首屈一指的银行。
帮助中国彻底脱煤
工行股份中的66%是由中国政府所持有,该行的拓展策略也因此与中国政府的承诺和行动有着紧密关系,而在中国政府所提出的行动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大会发布了一则视频,当中提及中国将于2060年达成“碳中和”,而这一愿景也是中国首个长期目标。视频发布后,日本以及韩国也随之公布与中国类似的愿景。 巴黎协议当中有订立“21世纪中叶的气候目标(mid-century climate targets)”,而通过宣布中国2060年的碳中和愿景,中国也同时加入了欧盟、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脱煤行列。
一年之后的2021 年 9 月 22 日,在最近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不会在海外新建燃煤发电项目以增加中国对气候变化应对的承诺,并将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的支持力度。
工行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复苏所作出的贡献
经过新冠肺炎冲击后,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号召国内银行协助刺激经济。 这些银行在许多政策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分配资源来保障人民健康,以及帮助中国和其他国家强化自身实力,以期在未来能够抵御气候变化、流行病等的危机。 换句话说,通过执行这些工作,中国商业银行不只能够带领所有人向美好的未来前进,银行本身在这些工作当中也是向“钱”进。
工行董事长陈四清先生曾说: “工行的战略目标,就是将自身打造为一家具国际性且广受好评的绿色银行。 工行不断倡议绿色金融以及追求绿色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工行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谷澍先生也曾表示: “工行强力支持绿色及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而对于能够与各国并肩努力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本行也深感骄傲。”
工行所参与之煤炭项目融资
根据银行监察组织(BankTrack)最近所发表的一项排名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大银行当中,工行向煤炭业提供的融资规模最大。 工行向全球前30大煤炭发电公司提供融资,而以融资规模而言,工行在所有融资方中“独占鳌头”。
2016年到2020年之间,工行一共向煤炭业提供了约220亿美元的融资。同一期间,工行也向全球前30大煤炭开采公司提供了约66亿美元的融资。
工行在全球皆有参与备受争议的开发项目,其中包括美国的达科他石油管道(The Dakota Access Pipeline)、印度尼西亚的明古鲁煤炭厂、莫桑比克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以及阿根廷的Vaca Muerta油气田开发项目等。 煤炭融资是银行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地方,也是工行需要承受更多压力的地方。
在《银行巨头与气候乱局(Banking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工行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得分为零分。 然而,通过检视工行所采取的行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工行对于环境保护的贡献。
在工行积极拓展的同时,该行已向全球30项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开展投融资。
- 2014年,工行获选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的核心小组的组员之一,一同协助订立《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Global Banking)。
- 工行加入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工作组(TCFD),同时也是《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绿色融资原则(GIP)的创始签署人之一 ,并积极遵守绿色信贷准则(Green Credit Guidelines)。
- 工行也承诺遵循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
- 在工行借贷给电力制造业的贷款当中,有60%是用于资助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太阳发电,而该行在过去三年当中贷出给电力行业的贷款规模也有所增加,其中77%用于资助可再生能源。
为配合巴黎协议以及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负责任银行原则》以及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工作组,皆需要企业调整运营方针。在限制煤炭政策方面,工行没有明确表率。
若工行能达成脱煤,将能够帮助全世界达成巴黎协议中所订立的目标,同时也能减轻全球金融系统因气候变化所承受的压力。而若工行不采取行动,则会严重危害气候变化下最脆弱的国家和人民。
根据工行加入上述协议来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工行重视国际社会给予的评价。
工行的国际触角
在”一带一路“上的21个国家以及区域中,工行一共有超过400家海外子公司以及131家分行。
2007年,工行买入了标准银行集团(Standard Bank Group)20%的股份。 同年当中,工行也买入印度尼西亚Halim银行(Bank Halim Indonesia)90%的股份,以及澳门诚兴银行79.9%的股份。2012年,该行买入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 其后也买下标准银行位于伦敦的全球市场部门、以及该行阿根廷营运部。
截止2018年底,工行已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28家境外机构。
虽然工行大部分的股份是由中国政府所持有,但工行也有很多海外融资者。
我们对工行有什么诉求?
中国最近的承诺表明,工商银行不能再拖延其内部政策改革,并且需要紧急停止对煤炭的投资。为了切实支持中国承诺的实施,如工行等为煤炭项目提供融资的银行必须立即与政府的气候目标保持一致。
超过130家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际金融机构,都承诺将停止融资新煤炭项目。
工行除了是当今银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同时也是引领业界朝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之一。身兼这两项殊荣的工行,必须与其他同业并肩前行,并身体力行地停止继续为煤炭项目提供融资。 工行2019年的企业责任报告指出,该行同年的绿色信贷余额上升至175亿美元,但雨林行动网络(RAN)的资料指出,同年中该行融资于化石能源业的总额高达84.76亿美元。此外,根据工行2018年与2019年之企业责任报告,该行于该两年间承销共12张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提供153亿美元的融资;但同一期间,工行也帮助输送了372.91亿美元(RAN’s Banking on Climate Chaos 2021 report, p.20)的资金进入煤炭业。
但是,如果工商银行利用其可观的资源来推动以下方面,它可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真正催化剂:
1. 真正的低碳转型/化石燃料逐步淘汰,不仅包括煤炭,还包括所有碳氢化合物在内的其他化石燃料。绿色发展不仅意味着减排,也意味着不再对能源进口等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产生新的依赖。
2.成为标杆金融主体,带头堵住煤炭企业向企业融资的漏洞。
3. 与当地社区合作,确保受相关项目影响的当地人民的参与、正义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