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保团体 Urgewald、法国无盈利组织 Reclaim Finance、美国环境组织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 以及 350.org 等超过25群的民间社会组织共同发表了一份突破性研究报告,当中揭露全球煤炭业背后的投资金主。
全球煤炭撤资清单(The Global Coal Exit List)指出,截至2021年1月,全球共有4478家机构投资人投资于全球热媒发电价值链上运营之企业,投资总额达1.03兆美元,而投资煤炭业的投资人有养老基金、共同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投资人。
Urgewald 金融研究主管甘斯温特(Katrin Ganswindt)表示:“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的金融研究范围都仅限于约200家煤厂开发商,然而,在进行这次研究的时候,我们分析了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所有934家企业的资金流。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人分析过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对整个煤炭业的风险敞口。“
投资煤炭业的顶级大户
对于全球煤炭业进行最多投资的构投资人为美国共同基金公司先锋集团(Vanguard),持有总之近860亿美元之投资,紧随其后为贝莱德集团(BlackRock),投资额超过840亿美元。此两投资巨头合计占全球煤炭业机构投资之17%。
以规模而言,贝莱德与先锋对煤炭业的投资程度已经是其他投资人望尘莫及的了,但是这样的投资同时也让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浮上台面:全球煤炭撤资清单中亦有列出煤炭业中的企业,而美国籍机构投资人对于这些公司所投注的投资额,是世界上所有机构投资人当中最大的。于全球煤炭业当中,美国籍机构投资人持有市值共6,040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合计占全球煤炭业机构投资的59%。
美国之后是日本;日本在煤炭业机构投资中持有810亿美元,且仅仅是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就在全球煤炭撤资清单所提及的企业当中持有价值300亿美元的债券和股票。第三大机构投资人是英国,于煤炭业当中之集体持股达到470亿美元。
对此,甘斯温特表示:“虽然英国政府最近宣布将在2021年结束对海外化石燃料项目的公共融资,但是大部分英国机构投资人的投资组合中却还是包含对煤炭业的投资。我们在此呼吁该投资人们跟上脚步,否则到时候英国主办的COP26就不好看了。“
贷款予煤炭业的顶级大户
通过研究,Urgewald 发现在过去两年中,有380家商业银行向煤炭业提供了总额为3,160亿美元的贷款,当中前三名贷出金额最高的是日本瑞穗银行(220亿美元)、三井住友银行(210亿美元)和三菱UFJ金融集团(180亿美元),第四以及第五名分别是花旗集团(140亿美元)和巴克莱银行(130亿美元)。
350.org 日本的渡辺瑛莉表示:“日本银行所采取的脱煤政策只对银行贷款当中的一小部分有约束力,其并无限制银行贷款给企业或者是限制银行对目前正在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地方建设新煤厂的公司进行承销,所以日本银行的脱煤政策其实是极度不具力道的。日本的银行必须停止火上浇油,并且采取全面的煤炭排除政策。”
以国家别而言,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日本银行共向煤炭业提供了750亿美元的贷款。过去两年,光是日本商业银行对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的企业所贷出的贷款额,就占了全体贷款总额的24%。亚洲银行的贷款总额则是占全体贷款总额的39%。
通过承销资助煤炭业的顶级大户
于同一期间,通过承销的管道,有427家商业银行向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的企业提供了超过8,100亿美元的金援,而该427家商业银行当中,前五大皆为中国金融机构。
中国工商银行除了是全球最大银行,同时亦是煤炭业最大的承销商,其承销金额近3,700万美元,同时也是全球前30名贷款予煤炭业最多贷款金的银行之一,其贷款金额为300万美元。在煤炭融资方面,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最大几家银行当中的表现属于最后几名,且该行在全球皆有参与备受争议之煤炭项目,如津巴布韦的葛洲坝圣瓦煤炭厂(Sengwa power station)、土耳其的胡努特鲁EMBA煤电项目(Hunutlu power station)、以及印尼的明古魯煤炭厂(Bengkulu Coal Power)等等。
350.org 金融运动部经理卡丹(Yossi Cadan)表示:“在全球经济可能衰退的情况下,无论是对于借款国或贷款人,投资煤电基础设施会变得风险越来越大。在全球往亲环境、价格合宜的能源转型的同时,得到企业金援的煤炭项目,不仅其基础设施已经过时、且最终会将受援国化作污秽、危险丛生之地。另一方面,投资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大大帮助经济复苏,其投资回报率亦尚可、且又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中国工商银行确实应该审视这些风险、并且停止在世界各地对于煤炭项目继续进行投资。”
虽然中资银行对煤炭业的贷款占比不到6%,但承销额却占据了整体的58%。过去两年,中方银行通过承销这样的管道,向煤炭业注入了4,670亿美元的金援,而其后则是美国银行(1050亿美元)、日本银行(590亿美元)、印度银行(360亿美元)和英国银行(350亿美元)。该五国银行合计占煤炭业总承销额之87%,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共占70%。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后,商业银行对煤炭业之金援有增无减
该研究亦考察了自2016年1月以来,银行对煤炭业贷款和承销的情形。虽然银行对煤炭业贷出的贷款在2017年有激增的情形,但于其后之几年当中有下降的趋势。然而,自2016年以来,银行于煤炭业当中所持股票和债券的承销额却呈现稳定成长,而这也代表着各大家银行自《巴黎气候协定》完成签署的隔年起,对煤炭业注入的资金其实是有增无减的。
在2016年里,银行通过贷款和承销向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的企业金援的金额有4,910亿美元,而截至2019年,金援金额已增长到5,430亿美元,增幅超过11%。
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
要彻底摆脱煤炭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停止继续对煤炭业提供金援和投资,然而在气候变迁已经开始肆虐的这个当下,我们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350 亚洲金融活动家卡拉贡(Chuck Baclagon)表示:“在美国和欧洲的煤炭需求量下降的同时,亚洲国家的煤炭使用量却在上升。日本和中国都为自己设定了高标准的零排放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一定要经过具大刀阔斧、以及管理化的阶段性脱煤才有办法达成。由于日本和中国绝大多数的投资都在其境外,所以该两国银行必须将其资金撤离其于境内及境外的煤炭类投资,对其政府所提出之抗气候变迁目标才能形成实质上的帮助。在气候变迁威胁着全世界所有人的同时,这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当我在撰写这一段话的同时,又一场台风正好又要向我目前所在的菲律宾扑来;气候变迁所带来的浩劫不是未来式,而已经是现在进行式了。“
非政府组织 Reclaim Finance 的政策分析师卢维尔(Yann Louvel)表示:“我们目前需要的,就是全面且当机立断的脱煤政策;安盛(AXA)等保险公司、国民互助信贷银行(Crédit Mutuel)、裕信银行(UniCredit)加鼎集团(Desjardins)以及奥斯特拉姆(Ostrum)等资产管理公司,皆已将有列在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的企业从其投资组合当中剔除,通过身体力行引领世人往正确的方向迈进。现在,是金融业该采取行动的时刻了;金融业其实不但有能力迅速自煤炭业撤资,且此一举除了是众人所望之外,亦左右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备注:
- 全球煤炭撤资清单(Global Coal Exit List)系一全面性数据库,其列出存在于热媒发电价值链上之企业。该清单每年由德国环保团体 Urgewald 编制,可于以下网址中查看:www.coalexit.org。
- 本研究系由荷兰非营利研究公司 Profundo 进行,该公司系通过使用 Bloomberg、Refinitiv Eikon 以及 IJGlobal 等金融数据库汇编此项目当中之数据。上述金融数据仅提供银团贷款(意既“由一组银行向单家企业提供之贷款”)之资讯,并无提供双边贷款(意既“单家银行向单家企业提供之贷款”)之资讯。纵然双边贷款系银行贷出项目当中占比庞大之贷出项目之一,惟本研究受上述限制,故本研究数据当中亦无包含银行贷出予列于全球煤炭撤资清单当中之企业之双边贷款之资讯。
- 由于多数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无报告其持股情况,故本研究数据在投资人资讯方面亦无法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虽然持股数据普遍较为完整,惟以机构投资人于煤炭业持有之债券而言,本研究所掌握之资讯可能尚未构成整体之三分之一,故此,商业银行对煤炭业所实际贷出之贷款金额、以及机构投资人于煤炭业所实际持有之债券持有量,极可能远远高于本研究所呈现之结果。